搜索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四链重构”

来源:火狐体育下载 日期:2024-08-06 02:27:52 浏览量:15次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推广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高启杰,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博士生 杨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习在会上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任务,在新发展格局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在诸多方面寻求突破与创新,理念先行至关重要。因此,农村产业融合要基于各地特色资源禀赋的优势,正确理解和尊重农业农村发展的规律,通过纵向的农业产业链延伸、横向的农业功能拓展等形式促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利益链的“四链重构”,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辐射带动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与竞争力。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呈良好态势,但仍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人片面地认为农村产业融合就是农产品生产业、加工业和销售服务业的融合,对农业具有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缺少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农业多种功能的开发程度不高。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缺乏以市场为导向、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的开发及其品牌建设,这限制了产业融合特别是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未来需要促进产业纵向延长发展和横向功能拓展。

  一要促进产业纵向延长发展。农村产业融合要尊重农村发展规律和农业生产规律,瞄准消费者需求,稳步发展农林牧渔等基础产业。在此基础上,延伸农村产业链,发展食品加工、纺织加工、生物材料、清洁能源等市场有需求、本地有优势的产业,打通产业链的生产端、流通端和消费端,带动产业调整升级,使农民就近分享非农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农户积极投身现代农业生产,提升农村劳动生产率。

  二要推进产业横向功能拓展。通过聚合资源要素,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等,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文旅康养、特色民俗等新业态,激发农村产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拓宽农业增收增效渠道。例如,可通过活化村落资源与村落文化,推进“农旅、文旅、商旅”三旅发展,使乡村成为宜居宜游之地,将“农产品进城和市民下乡”充分融合起来,有效扩大乡村民宿、农家餐饮的消费市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活动还比较缺少同外部技术、资源的融合互动。同时,上下游之间的联结灵活性和动态性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容易忽视对顾客潜在需求的分析与满足。因此,要推进全链条技术创新与各环节产品创新,加速实现设备、工艺、产品等方面的升级,做到全程优质、全链提升,充分的发挥农村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一要推进全链条技术创新。新兴科技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和溢出效应,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生产的集约化、信息化、智能化。一方面要加强农业研发技术。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全产业链的应用,提升农业研发技术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生物材料等产业的融合互动水平,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全方面提升价值链。另一方面要重视农业技术推广。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坚持需求导向型农技推广,为不同部门及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适用性很强、匹配度高的农技服务,加速技术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传播与扩散,提高农业技术采用率,促进农业技术转化为高效的现实生产力。

  二要推进各环节产品创新。开展农产品“提质增效”活动,深入挖掘农业的多元价值,推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力、同步升值。首先,解决“种什么”和“养什么”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种养结构,丰富种养品种,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严格规范生产流程,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其次,解决“加工什么”的问题。要促进农产品深精加工,开展分级包装、分级定价,进行标准化储存、延长储存时间、降低储存损失,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最后,解决“卖什么”的问题。农村产业要有计划、分阶段地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销售安全优质农产品。

  农村产业多地处较为偏远、物流成本比较高,农产品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因此,农村产业融合急需打通供需链条,拓展销售经营渠道,节约流通成本,实现产销的有效对接。

  一要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综合配套服务体系。首先,努力完善农村交通运输网络。“道路通,百业兴”,要建设好农村交通设施,畅通农产品流通销售经营渠道,促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其次,推进“冷链仓储”物流建设项目,加快农产品和食品冷链设施及标准化建设,有效解决产品保鲜、存储难题,降低运输成本和过程损耗。再次,健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与物流公司的战略合作,不断促进各地仓储、运输等综合服务体系的完善,解决物流成本高、配送速度慢等问题,实现产品“货畅其流”。

  二要对接产销资源,搭建数字化销售经营渠道。在农村产业融合中,要以企业平台为依托,通过整合地方企业、合作社等资源,探索形成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订单化生产、批量化供应的农业供应链体系。同时,加快建设农业供应链信息平台,深化农业生产经营大数据的应用,共享政策、市场、金融等信息,有效打通供销信息渠道,打造线上线下农产品销售渠道,促使农产品精准对接广阔的消费市场。

  目前,农村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尚需加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等多元主体获取信息、争取政策支持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权责利和收益分配模式不够明晰。习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因此,要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多元主体的活力,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发展格局。

  一要构建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农村产业融合要不断深化对利益联结机制的认识,注重多元主体的诉求与需求,让各主体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首先,要创新“订单农业”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电商企业等工商资本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借助大数据改造农村发展业态,提高农产品供应的规模化和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产品持续供给能力,加大利润返还力度,保持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闲置农房所有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户、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进行多形式的股份合作,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向农户倾斜收益分配比例。

  二要激发多元主体的活力。对农民而言,要让农民更多更直接地创造和分享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收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降低其因“畏惧损失”带来的不安全感。对工商企业而言,要提升其预期效益,畅通信息公开渠道,降低其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其投资的积极性,充分的发挥其在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对基层政府而言,要在“软实力”方面下功夫,营造高效廉洁的政治生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扮演好组织者、协调者、服务者的角色,充分的发挥其在农民与工商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此外,政府各部门应有效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促进齐抓共管、互动共建机制的形成,更好地引导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地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空间,携手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逐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大家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上一篇:加快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下一篇:文旅型商业项目开发要点及典型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