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博雅研究丨以民宿为核心推动乡村旅游新发展

来源:火狐体育下载 日期:2024-07-21 23:01:40 浏览量:15次

  在乡村旅游如火如荼的阶段,充分的利用闲置资源,为游客提升个性化体验的民宿赢得了慢慢的变多的游客青睐。本文从入题,分析了中国民宿的发展现状,并在介绍国外民宿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的民宿旅游进行了旅游生命周期分析,最后对中国的乡村旅游中的民宿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民宿(Pension)是指利用自有住宅中空闲的房间,融合当地人文环境、自然风景、生态环境及农林渔牧资源所涉及的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的住宿处所。民宿的产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偶发于欧美、日本或台湾。“民宿”作为深度旅游的标志性产物,是人们旅游需求多样化、闲暇时间增多、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剧的必然产物,是向较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转化的典型例子。

  从旅游角度来说,民宿促进旅游服务产品的创新,是目前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从社会角度来说,民宿是促进农村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的示范者,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旅游体验;

  从产业角度来说,民宿是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创意生活产业,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为美丽乡村注入新的内涵,必然的联系到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民宿旅游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人才和资金自觉向乡村流动,利用民居资源、农事资源、景观资源创办个性化的经营项目,形成一个以旅馆业为基础,衍生酒吧、茶楼、作坊、民艺、展示等休闲业态的高端农家乐集群,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乡村旅游,始于农家乐,进而民宿游。当前,乡村旅游接待设施建设以招待所、小宾馆、农家乐等形式为主。如果说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初级版,是一种简单的、陈旧的、过渡性的乡村旅游,那么民宿游就是乡村旅游的升级版,是一种深度的、休闲的、度假的乡村旅游。

  在经济和产业角度上看, 民宿提升农民收益、扶贫减贫、增加就业机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产业,是增“智”性增长;民宿和休闲农业可促进农村产业体系的调整,提高产业收益,通过民宿旅游可以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效地进行融合;民宿作为休闲农业的一部分,利于科技农业技术运用和推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整体收益。

  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市化角度来看, 民宿是休闲农业收入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消除城乡差距,改变中国二元结构,提高中国发展质量。民宿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素质提高,有利于 “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城市化、现代化;促进农业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开发人文资源,为多元文化投资提供平台;民宿和乡村旅游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改善生活品质(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的投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世界各地都可看到“民宿”, 最早有据可考的可追溯到18 世纪法国贵族式的农村休闲度假。早期欧洲贵旅在闲暇之余,到乡村别墅进行定点的、深度的渡假旅游,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民宿旅游是在近代尤其是二战后才蓬勃发展。

  目前,乡村民宿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拥有相对来讲很成熟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模式。各国的民宿发展普遍重视法治,安全风险及环境维护。各国政府为规范民宿经营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条款,体系完善,民宿发展成熟,营业须先取得执照,禁止非法经营。例如英国以“冠”评级,法国以“麦穗”评判。

  国外民宿发展结合了旅游规划、民俗和民族风情,民宿特色鲜明,设施齐全,价格合理。1996年,美国农村客栈总收入为40亿美元。1997年,美国有1800万人前往乡村、农场度假,仅在美国东部便有1500个观光农场,在西部还有为数众多的专门用于旅游的牧场。目前,法国有1.6万多户农家建立了家庭旅馆,推出农庄旅游。全国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乡村旅游每年接待游客200万,能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入,相当于全国旅游收入的1/4。日本的乡村民宿(Countryinn)是景点周边居民经营的小旅店,搭配小型饭店设施,强调主人的手工才艺,乡村小巧可爱的摆设装潢,以家族旅游为导向,以营造宾客之间互动为宗旨,对日本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消极作用。台湾民宿的经营者们整合当地的自然、文化、产业和生活资源,创造出极具创意、主题、特色和景观美学概念的民宿产品,民宿产品创新拯救了台湾的乡村旅游业。民宿在台湾和日本的旅游休闲产业中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乡村旅游在国外已有多年历史,早在19世纪60年代,西方即慢慢的出现了乡村旅游,而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的乡村旅游,则起源于20世纪的西班牙。当时的旅游大国西班牙把乡村的城堡进行一定的装修改造,成为饭店,用以留宿过往客人,这种饭店称“帕莱多国营客栈”;同时,把大农场、庄园进行规划建设,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乡村旅游的先河。以后,乡村旅游在美国、法国、波兰、日本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开展得比较成功的多是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欧美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了解国外的民宿和乡村旅游发展和经验,对我国的民宿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

  国内的民宿业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由于各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乡村旅游接待民宿称呼也不完全一样,“便民招待所”、“农家乐”、“乡村旅馆” 等概念接近于“民宿”,已具备了民宿的雏形。民宿旅游在我国刚刚起步,处在初级阶段的民宿行业本身多是自发形成,以乡村农家乐为主流,只能提供简单的餐饮娱乐和住宿服务。不是所有的乡村都有能力发展,必须依托优美的景观环境,或者就近依托城市的人才优势和高端客源优势,很多民宿比如山东、福建、浙江等都是政府投资大量钱带领去做。民宿发展参差不齐,既有精品民宿,也有木屋别墅,更有舒适便捷的房车小院,还有为洋人服务的“洋家乐”,覆盖了主要旅游住宿业态。

  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农家乐”蔚为风气。“农家乐”遍地开花,乡村民宿投入少收益大,“乱占地、同质化”,市场的无序竞争和混乱。模式单一、盈利不足等问题也相继显现。民宿发展存在着缺少规划、破坏乡村地景风貌,缺乏农村文化内涵,缺乏前瞻性、整体性的地域整合规划,房屋及土地权属复杂,发展后劲缺乏,经营者素质不高,服务、市场意识低下等问题。政府和国家也没有主导型的扶持政策和规范的行业法规出台。

  国内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均向融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加率和重游率最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乡村旅游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诸多成就,成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农民素质、缩小城乡二元差距的重要途径。

  如何借鉴国外和台湾成熟的民宿经验,开发利用好当地资源,提升民宿发展内涵,是本文的重点。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旅游地发展生命周期有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用该理论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宿旅游,可知:欧美和日本的民宿处于巩固阶段,其特点是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台湾的民宿发展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是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大。而大陆的民宿差异较大,多处于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之间,探查阶段的特点是: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参与阶段的特点是: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

  旅游地的旅游服务产品往往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旅游服务产品的组合(即产品体系)。旅游地的生命周期正是其旅游服务产品生命周期的叠加,也是其旅游服务产品体系生命周期的综合反映, 包括:政府干预和立法机构的影响、旅游开发的团体、游客的需要、期望和价格敏感性、交通供给商和旅行社的影响、新产品研究开发、现有产品竞争、旅游替代品发展等。从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我国的民宿产业可知,我国的民宿产业尚处于幼稚期,这些影响因素都要一直建设、建立和健全。民宿业的进入壁垒较低,经营者大多是当地居民,这一时期市场增长很快,需求量开始上涨也较快,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大。经营者无需致力于避开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的民宿服务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民宿定位、市场开拓、服务创新上有很大的余地。

  发挥政府作用,制定法规、政策鼓励和支持民宿事业,加快民宿的合法化和规范化;政府应进行信贷、税收等政策方面的倾斜优惠,采取比较有效措施给予资金或贴息支持特殊补助,有效推动民宿持久、和谐发展。

  借鉴各国各地经验,对游客心理、民宿规划、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深入研究,制定民宿发展规划,纳入旅游发展总体设计和县市区城镇发展规划。选择历史悠远长久、文化内涵丰富、环境优美、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具有潜力的乡、镇,通过环境营造,建筑规划,徽标形象,整合自然、人文及产业资源,展现文化地方特色,提升民宿的形象和品位,带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民宿业是中国旅游投资的风口,通过PPP公司合营的资金筹措方式,解决乡村民宿发展中的资金问题。

  针对民宿的个体、零散为主的现状,建立行业协会,明确规范“民宿”的部门管理和行业规则,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经营效率和规则追源。

  移动互联与民宿行业结合,跨界嫁接、快速迭代,降低试错成本,满足更多个性化的需求与体验。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代际更迭,新兴的80、90后花钱的那群人对住宿的偏好是时尚、新潮、反传统、个性化、性价比,手机移动端与消费行为密不可分。民宿旅游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营销、促销,管理和经营。

  吸引学成返乡、功成名就者等成功返乡的民宿创业者,鼓励创业者的创新行为,提高民宿的内涵;依托当地旅游院校或相关高校,加强对民宿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眼界和经营理念。

  加强民宿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厕所革命。提升服务品质,研究游客心理,干净整洁,卫生安全,舒心放心,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始终保证游客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站在国际化的角度,通过民宿创业,挖掘更多文化创意优势,进行产品创新,创造出极具创意、主题、特色和景观美学概念的民宿精品,与国际旅游需求相结合,凸现民宿旅游的“创业、创新、创意”特色。

  总之,我国民宿旅游和乡村旅游兴起的时间并不长,还刚刚起步。但随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到来,发展民宿旅游具有必然性,并有着非常大的生长空间。民宿旅游具有拉动内需、提高国民素质、增加软实力、体现中国梦的发展意义。我国民宿发展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诱人的市场,未来,民宿经济将会给农村、农业、农民带来的惊人的变化。总之,发展中国的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将打造美丽乡村,实现新型城镇化,为我国走上的复兴发展之路奏响新乐章。

上一篇:【48812】滴滴车主正版官方下载
下一篇:背包品牌排行 背包品牌排行榜